大一上
程序设计基础¶
因为初高中有编程的经验,同时进入大学前的暑假内自学过了数据结构,再加上入学考试 分班进入进阶班,不限制优秀率,自我感觉良好,疏于刷题和复习课本课后常规题目,导致 期末考试爆炸,成为进阶班内为数不多的“喜提”3.3的同学。
得知分数的时刻内心感觉十分炸裂
但是大作业自我感觉确实做的不错,主要代码和实现工作由我完成,另一位队友主要完成美术和图片提供,我主要使用了pygame框架,实现了一个横版酷跑类游戏,甚至添加了 联机对战功能,本来想要实现两个玩家可交互的道具干扰和显示功能,但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同时对于网络 编程不太熟悉,最终只实现了胜负的判断和积分比较的功能。
Warning
在一些浏览器自带的pdf阅读器中该pdf可能会乱码显示,请下载到本地使用其他种类的pdf阅读器打开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是第一学年的硬核课程,但是我在这门课上花费的时间,习题练习量并没有特别多。这主要是由于 程序设计进阶班的第一个作业(MillerRabin判断质数)对于没有算法竞赛基础的我来说很不友好,在期中前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期中考试还得到了91的高分,期末卷面未知,总评3.7.
总评与复盘¶
第一学期总评3.46(更新:线代重修优秀了,现在发生了变化)
数分是第一学期对我GPA影响最为关键的一门课程,因为第一学期的课程大部分都只有3.3的成绩,甚至还有一门3.0的线性代数,对我的信心建设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数分作为6学分的课程,救了我的GPA一命,再加上道德与法治4.0,这样我的成绩还能在40%多一些,估算在保研线的边缘。
但是不管怎么说,第一个学期的出师不利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心理阴影,可能一大原因就是对成绩的估计和实际情况的超级巨大落差导致的。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估计和现实成绩完全在两个极端上,那么他就不得不怀疑是否是天分不够,或者努力(投入时间)不够,但是我在第一个学期中真诚的认为自己做了所有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结果的落差带来对自我的否定是这学期的最显著的特征。